【导语】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于2月23日对外发布,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2025年一号文继续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其中,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健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以及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等部分内容,都与小麦息息相关。
纵观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既要稳面积增单产、继续推动节粮减损,实现粮食增产,又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贸易与生产协调,进而稳市场稳价格,其最终目标都指向保障粮食安全。
(一)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
2004年以来,中国粮食产量保持持续增长势头,已经实现21连升,且于2024年迈上7亿吨的新台阶,其中,小麦产量同样呈现增长趋势,2024年小麦产量达到1.4亿吨以上,同创历史新高。

虽然国内粮食总产量继续提升,但近年来极端天气多发,粮食生产依然存在潜在风险,加上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粮食安全问题依然是重中之重。小麦作为我国的第二大口粮作物,更是需要确保其供给保障能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确保稳产丰产”这句话对小麦来说,除了稳定种植面积、提升大面积单产,同样适用于小麦品种结构的优化方面,例如优质强筋、弱筋小麦的品种提升与种植推广。
(二)健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
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自2006年开始实施,截至2025年,已经执行了19年,在保障农民种植收益、稳定市场供需以及促进粮食生产稳定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2024年并未正式启动托市收购,但中储粮集团公司及所属相关企业在小麦主产区全面增加2024年产国产小麦收储规模,且普遍执行1.25元/斤的远高于最低收购价的收储价格,有效稳定市场价格,防止农户出现卖粮难的现象。
2025年一号文件继续提到要“落实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为小麦市场起到底部支撑;继续“稳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鼓励地方开展粮油种植专项贷款贴息试点”,让农户得到种植支持;“降低产粮大县农业保险县级保费补贴承担比例,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防范种植风险甚至是市场风险;“健全粮食主产区奖补激励制度,加大对产粮大县支持”、“启动实施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加大了对产粮大县和粮食主产区的支持。这一系列支持政策,都有助于保护农户种植积极性、保障粮食安全。
(三)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
我国的小麦产量常年可实现完全自给,在部分丰产年份,国内市场供大于求不可避免会导致小麦价格的走低,若进口小麦数量偏高,有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市场供应压力。基于2025年一号文件“综合施策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稳定市场供需”的要求,可以预期,2025年或有可能会继续调控小麦的进口力度,以避免对国内小麦市场带来不利影响。
(四)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
2025年一号文件继续强调了节粮减损的重要性,要求“扎实推进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推动粮食机收减损、适度加工和科学储存”。实际上,节粮减损从另一层面来讲,就相当于增产,自2022年开始,一号文件已经连续四次提到节粮减损,也能体现出国家对于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